如果要提到《三国演义》中哪个国家的存在感最低,那么无疑就是东吴了。在这部作品的构架中,曹操自带枭雄气质,性格鲜明,既能吟诗作赋实盘配资app线上,亦能在酒桌上轻松挑拨、调侃别人,简直是个全能人物。而刘备一出场便自带汉室皇叔的光环,凭借着诸葛亮的辅佐,他很快成为了正面人物的代表。相比之下,东吴的孙权则显得相对黯淡无光。不仅如此,孙权还常常被描绘为一个“星二代”式的人物,他时常被关羽、张辽等人轻松压制,几乎成了那个时代的“受气包”。在罗贯中的《三国演义》一贯的叙事风格下,充满着“尊刘贬曹”的思想,这种思维贯穿始终,导致刘备集团被无限美化,曹操集团受到批判,而东吴的存在则几乎被忽略了。即使在《三国志》中,东吴的“十二虎臣”也是名不见经传,甚至那些在正史中有着不俗武力的将领,如吕蒙,在与其他武将的对抗中几乎没有亮眼表现。那么,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东吴究竟有着哪些值得注意的猛将呢?今天,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东吴的十大猛将,这些人物的战斗力可不容小觑。
首先是黄盖,东吴四大老将之一。他以火烧赤壁的重大贡献为人所知,擅长使用一根铁鞭,虽然在战绩上有一定的数量,但缺乏足够的质量。黄盖的首次登场便是与蔡瑁对战,在短短几合之内,他便打碎了蔡瑁的护心镜,迫使蔡瑁仓皇逃跑。之后,他还曾在孙策突围时,遭遇黄祖的攻击,并成功将其生擒。在赤壁之战中,黄盖一箭射倒了曹魏的大将文聘,然而他自己也被张辽射倒。尽管黄盖没有经历过太多精彩的单挑战斗,但根据他战胜蔡瑁的经历,我们可以将他排在第十位。
展开剩余77%接下来是丁奉,东吴的另一员猛将,他是少数智勇双全的将领之一,且具有独特的战斗方式——雪中奋短兵。他是东吴后期的主要支柱之一,战绩也相当显赫。首先是在麦城之战中,他成功拦截了廖化的突围,虽然最终被关平击败,显示出其武艺尚有不足。其次,他在拦截曹魏大军时,一箭射中名将张辽的腰部,致其伤重陨命。而最为传奇的,是他在徐塘之战中的表现,他带领数千士兵,击败了曹魏数万大军,并亲手斩杀了魏将韩综和恒嘉。即使此时丁奉已步入老年,他依然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,因此我们将他排在第九位。
韩当是东吴四大老将之一,他的主要战绩也颇为传奇。首先是在樊城之战,他与黄祖的部将张虎对决,经过二十余合的鏖战,最终张虎因力不从心,被杀。其次,他在长江水战中,一枪刺杀了曹魏将领焦触,虽然焦触在史书中并不算名将,但此战仍显示了韩当的战斗能力。韩当也曾与周泰联手,在许褚身上鏖战30回合,虽然两人未分出胜负,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韩当与许褚在硬实力上的差距不大。因此,我们将他排在第八位。
陈武的名气虽然不大,但他也是东吴的一位猛将。最为人知的战绩之一,是在秣陵之战中,他一枪刺死了曹魏的张英,并斩首五十余级。随后,在合肥之战中,他与庞德对阵,最终因无人支援,被庞德逼到峪口。在这次交战中,陈武想要回身与庞德再次交锋时,却因被树枝挂住袍袖而丧命。尽管历史上陈武的名气并不高,但参考他在秣陵之战中的杰出表现,我们还是可以将他排在第七位。
程普,东吴四大老将之首,他的战绩堪称传奇。在讨伐董卓时,他一击就斩杀了西凉将领胡轸,而在攻打刘表时,他也展现了过人的勇猛,轻松击杀了蔡瑁。程普与太史慈曾大战三十回合,不分胜负,虽然太史慈最终宣称自己将擒下程普,但这依然表明程普具备足够的战斗力。他的表现堪比五虎上将中的任何一员,因此我们将他排在第六位。
凌统,东吴的猛将之一,早年便踏上了战场。仅十五岁时,他就已经为父亲报仇,抢回了父亲的遗体。后来在征讨黄祖时,凌统勇猛非凡,一刀斩杀了黄祖手下的张硕。其后的合肥之战中,凌统面对张辽和李典的围攻,依然不顾乱箭齐发,顽强死战,最终救出了孙权。濡须口之战中,凌统与张辽、乐进对战长达五十回合,直到伤重才告结束。这些战绩充分证明了凌统的战斗力,我们将他排在第五位。
周泰,东吴最具传奇色彩的虎将之一。他有着不少值得骄傲的战绩,第一次是与韩当联手,打败了曹魏的文聘。第二次,周泰和韩当再次联手,成功击败了许褚。濡须口之战中,周泰身中数枪,但仍不顾个人安危,多次冲杀曹魏的包围圈,最终救出了孙权和徐盛。这场战斗几乎成为了周泰一生的巅峰之作。周泰的英雄气概,完全可以与当阳长板之战媲美,因此他被排在第四位。
甘宁,无疑是东吴最为文武双全的猛将之一。他的箭术堪称一绝,所向披靡,射杀了众多名将,包括凌操、黄祖、蔡壎等人,且最后死于弓箭,这也让他的人生增添了一丝戏剧性。甘宁在《三国演义》中有过百骑劫魏的壮举,凭借这点可以看出他在小范围作战中的高超战术。综合甘宁的战绩,我们认为他不会比周泰、凌统差,因此排在第三位。
而东吴的第一猛将,毫无疑问是孙策。他不仅成功解救了北海之围,在与孙权的对决中也展现了与孙策相当的战力。合肥之战中,他与张辽激战七十余回合,不分胜负。孙策临终前曾说:“大丈夫生于乱世,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,今所志未遂,奈何死乎。”他这一生的战绩,也为东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因此,孙策理应位列第一。
发布于:天津市